是枉为读者自在过年小书单,让你治愈、轻松、长知识三本完

2023-07-09

是枉为读者自在过年小书单,让你治愈、轻松、长知识三本完

庆哥

特立独行水瓶座

日常干货总结癖

分享生活,如果你还没看过,读书、工作、育儿

在上一篇文章我谈到如何疗愈工作里的丧,那真是枉为读者。《斗破苍穹》作者:天蚕土豆土豆的这本小说可真是以超前的境界,我建议大家可以多看历史方面的书,在十年前就写出了十年后仍然受到认可的作品。这样的超前意识值得很多作者学习。可能就是因为这本封神的作品太过于灵感透支,因为读历史,所以后来的几本小说都被认为是在吃老本,可以了解到自己不过是大时代下的产物,一个套路用到老。其实这也是目前网文的一种普遍现象,时间长河里的沧海一粟,并不是独属于土豆一个人。而且,从而可以打开格局,小说被改编成动漫以后,放下眼前苟且,能够一直助力原著保持在玄幻榜单前十,仰望星空,这样的战绩也不是什么小说都有的。所以,心境平和。

我自己也是个历史迷,还是不要轻易吐槽土豆吧。《凡人修仙传》作者:忘语忘语笔下除了这本凡人,喜欢看历史人物传记,也很爱了解古人的八卦趣事,今天想推荐我看过的有趣、有内涵还特别解压的历史好书给你。

以历史人物为镜,长智慧

《典籍里的中国》躺在我书桌上一周了,写作累了就读一读像做了一次扩胸运动。

这套书包括文人圣贤篇、巾帼佳人篇、名士知己篇、帝王将相篇,通俗易懂,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可以列入你的假期消遣书单。

我特别喜欢巾帼佳人篇,里面写到的女性历史人物,个个都精彩,从她们的出生到少女时代、人生巅峰、再到命运结局,你可以用上帝的视觉来审视这些奇女子的人生故事,给自己的人生指点迷津。

其中,我最钦佩的是孝庄太后,政治联姻,嫁给了一个大她22年且并不爱她的男人皇太极,他的这位老公几乎将全部的爱给予了她的亲姐姐,对她几乎是冷落的。

好在,她并不是个将情情爱爱看高一线的人,她有自己的使命。

虽然情场失意,她并没有深宫的幽怨,反而有大智大勇之气,在理政方面的才华让皇太极刮目相看,丈夫经常与她讨论朝堂之事,听取她的意见和建议。

丈夫死后,她辅助儿子上位,儿子死后辅助孙子康熙上位,她有过权力的巅峰,但并不恋权,人格高贵。

她对康熙的培养,也很值得学习,孝庄本人喜欢阅读史书,她也重点培养了康熙爱读书的习惯,礼仪规范、体育锻炼,如果没有孝庄就没有后来的康乾盛世,她是改变历史的人。

孝庄给我的启示是,着眼于大事的女人,不容易被情情爱爱牵绊,一个有大气、勇气、智慧的女人,都气场全开。

孝庄只是这套书里的其中一个大人物,其他的人物也同样有魅力,给人不同的启发,譬如文人圣贤里有我喜欢的王阳明和苏轼。

王阳明说,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是在我们的内心之中,心即是理,他是个唯心主义派,他教我们如何用本心去感受世界。

前几年流行这句"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苏轼是真正将这句话实现的人,虽然他的一生受苦受难,但是处之泰然,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得诗意潇洒。

苏轼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千古名句,还有心灵的愉悦,思想的快乐,他的一生,就是在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豁达乐观的人。

失落时,跟这些智慧古人谈谈心,会有不一样的转化。

书里有不同时代的风流人物,他们的名字不只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后人或借鉴或反思的文化瑰宝。

不论是启迪自己还是熏陶孩子,读名人传记是优质而不费钱不费力的思想教育。

这套书送给孩子当作过年礼物也不错,里面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几乎都是学生时期的必学必考的,大量内容与现在部编本的教材呼应,可以增强课本文史知识理解,同时增加课外阅读量,让孩子开学后悄悄惊艳老师同学。

当然,撇开功利性,读书,始终是精神上的快乐源泉。

读古人日常生活,长见识

读完《古人的日常》最大的感慨是,好在我是个现代人,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都有选择权,活在古代的女人实在太难了。

在西汉时期,惠帝有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女子三十岁还不结婚的,政府会征收五倍的赋税,在西汉,没钱还真不敢单身,敢单身的都是单身贵族呀。

说到彩礼,先秦时期会送鹿皮,因为鹿是成群结队的,寓意夫妻以后像鹿群一样子孙旺盛,汉朝开始送钱了,汉朝阶层娶妻子最低彩礼数目是两三万钱,相当于一位刺史一年的俸禄,天价彩礼的罪恶之门就是在汉朝打开的,而现在流行结婚送三金,是从宋朝时期开始的。

这本《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还分为职场篇、家庭篇、百科篇,饮食篇、文化篇,司法篇,告诉你古人日常生活的许多细节,比如古代的老师、医生、律师的工资待遇,古人怎么解决剩男的,古人怎么洗脸、怎么抗议,日常怎么吃饭,古人的司法制度等等,足够满足你对古人的八卦。

作者王磊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历史老师,他发现学生对古人的日常很感兴趣,而平时的历史教学不会涉及这些内容,于是想到用幽默风趣的方法开设了视频讲解,也出了这套书。

如果你对古人的生活感兴趣,不妨可以读一读,这些历史细节虽然比不上那些鸿篇巨著,但是也能丰富你的视野,拓宽你的知识库,让你变得有趣。

疗愈工作里的丧,庆哥选择多看历史方面的书,而我却喜欢看幽默相关的书。接下来是我想提到的2本。

读喜剧从业指南,有点小励志

李诞本身是一个矛盾集合体。

外表乍一看,懒懒的,丧丧的,没心没肺,心无挂碍;内在稍研究,极勤奋,特积极,策划力一流,狂热行动派。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一出版,我就买回来看,虽然看上去是他们脱口秀公司内部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之类的记录,但我还是一口气读完,里面穿插着真实李诞的不少闪光观点,不管对普适性的工作,还是创作性的工作,都有实打实的启发和帮助。

看后挑出三个让我最有感的观点来:

1,要像项目负责人一样去思考,哪怕只是为了想好当时的一条段子,我也得像个节目的制作人一样思考,我认为真正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去像其他职位的人那样去思考。

在过去5年的工作日常工作中,我从编剧做起,前期策划,后期剪辑,敲嘉宾,现场执行,商务对接,前台对稿,编剧读稿,上台表演,剧场经营,谈客户,谈投资,谈平台,谈签约,谈解约,线上线下,台前幕后,该该我干的不该我干的,跟脱口秀有关的事我几乎全干过了。

2,我主持脱口秀大会第2季完全不合格,第3季好一些,这跟我积累了多少生活,去哪里度了假,没有一点关系,只跟我过去一年向多少优秀主持人学习有关系,以大多数人懒惰的程度,真的谈不上被创作掏空的地步。

你的量够吗?能不能做到每天起来先写5个段子再去玩手机呢?能不能做到每天睡觉前把早上写的5个段子改得更好呢?

3,你从一个批评家变成一个建设家的过程,你一定会理解什么叫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你可能在25岁时有机会成为一个创作者,但你因为审美过好,变成一个批评家,之后被人崇拜被人喜欢,变成了一个著名的批评家,然后就再也写不出东西来了。

批评家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而且是一个有害的人格,你只要去创作过你就知道有多难,我推荐很多人去看张艺谋奥运会开幕式的纪录片,看完除了肃然起敬,没有别的。

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开心点,人间不值得”的李诞人设背后,强有力的支撑点是总在问自己问别人“量够不够”,是不停向牛人学习,是行业上下游的大小事都主动干,是思想和行动上不断新陈代谢。

读俗女的好玩文字,有点小治愈

我宣布,《俗女养成记》的作者江鹅,是我近两年看到的文笔最欣喜奖获得者。

据说这本书都改编成电视剧了,我之前确实不知道它的诸多头衔和荣誉,我只是吃饱喝足后去书店看到书名就产生击中感,透明的书籍保护膜还没拆掉,就忍不住对着“俗女”的号入座起来。

本来我真对“俗女”对号入座,但书里的俗女是指普通女人,转念一想,也能入座。

回家一看,各种欣喜,有几处甚至欣喜若狂。

首先,主题很吸引我,一个台南女孩回忆自己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的点滴,比多少主打治愈的书籍治愈多了。

其次,文笔超吸引我,那些我熟悉的、不熟悉的事物,经过她的语言和描绘,立马上色一层有趣迷人的滤镜,一些生活的荒诞也被她好玩地指出并幽默地消解。

还有,有些话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地扎到我的心,而且扎完不痛,是很舒服的共鸣和欣慰。

比如:

八卦就是,我告诉你我知道,你告诉我我不知道的,要是你我都不知道,我们就一起推测并创造结论。

肚子饿的时候,终究还是咸点比较抚慰人心。

人烦躁的时候,做一点任性的事情蛮有镇定效果。

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大人带着孩子一起应付时代的荒谬吧。

我很不能理解那些学罚站时还能趁空嬉皮笑脸,明明是非常丢脸的事情。

国语歌曲可以小城充满喜和乐,但是闽南语歌曲一天到晚自悲自叹歹命人。

做母亲的永远觉得自己的儿子女儿娶谁嫁谁都有点委屈。

那些看似普遍的所谓女性生命里程碑,没有一件不需要按捺着心性,还要加上毅力和幸运。

当年的宝贝女儿们,如今的自我感觉并不宝贝,认真长了三四十年,到现在仍要一边寻求疗愈,一边思图长进。

我很难将这本书归类,是治愈还是幽默,看了会哭还是会笑,感到怀念还是感伤。

我只知道哪怕当我忙到只能翻几页,我依然觉得这几页美好了我的一整天。

四本书,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也来分享最近的所爱之书。

今天将在评论区选3位有价值的留言,每人送出一套《典籍里的中国》(共四本),这套书价格不便宜哦,幸运儿看过来。

——END——

欢迎做客爽庆共读会,一年100本书,每周两本,拒绝拖延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然后爽庆的书也在这里,希望我们的书,出现在你们家书架上。

标签:孝庄太后 苏轼 李诞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