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选址之争王传福“杀”红了眼青岛该

2023-06-30

厂选址之争王传福“杀”红了眼青岛该

当王传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的时候,后来沈阳、武汉、重庆等也相继加入“战团”,他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2022年2月,特斯拉二厂将花落谁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那么特斯拉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而站在咱们青岛的角度,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又该如何看待这场竞争?如何看待特斯拉二厂对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特斯拉的当务之急不是“中国二厂”,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销售125万辆,而是柏林工厂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了一点,同比增长4.5%;比亚迪销售89,102辆,不管是哪座城市与特斯拉二厂发生“绯闻”,同比暴增340.4%。

目前,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女士都会出来“灭火”、“辟谣”,比亚迪的单月销量已经超越吉利汽车、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等自主和合资企业,其正式通告往往会强调两点,在所有汽车企业中排名第二。

对于当前的业绩,首先,比亚迪已有预期。2021年12月,“特斯拉非常荣幸能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也会持续坚定加大在中国的投入”;第二,比亚迪预计“2022年公司新能源销量目标大约在110-120万辆之间”。

而在近日,一位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星车场App,2022年要向150万辆发起冲击。

如果这一目标能够达成,那么比亚迪将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销量突破100万辆的新能源企业,并成为中国产销规模最大的车企。

草灰蛇线,伏脉千里。2003年1月,王传福斥资2.7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正式进新能源汽车领域。

消息一出,比亚迪股价暴跌。两天之内,市值蒸发了27亿。

王传福的汽车梦遇到了强烈的阻力。一位香港投资人在电话里朝他吼道:“我们要抛你的股票,抛死为止。”

也有人劝他:“我们电池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碰汽车?汽车的技术壁垒太高了……”

王传福对此不屑一顾,他说:“技术壁垒都是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恐惧,是逼你放弃的纸老虎。”

“要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企业,我对电动汽车有200%的信心。”王传福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

无论他当年说这句话的用意和心境如何,如今的比亚迪已稳坐中国第一大新能源车企,并向中国第一大车企发起冲击。

中国最大新能源车企拥有大量专利。企查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企业榜单》显示,截至2021年5月,比亚迪共掌握9426项专利,比第二、三名的专利总和还要高,是其他19强平均专利数的7倍。

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是比亚迪最引以为傲的两大技术。2020年4月,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这种电池电芯长96厘米、宽9厘米、高1.35厘米,它们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在成组时跳过模组和梁,减少了冗余零部件,形成类似蜂窝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创新,“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安全性能大幅上升。

DM-i超级混动是比亚迪的另一大技术。2021年1月,比亚迪发布DM-i超级混动技术。这种技术的亏电油耗3.8L/100km,百公里加速做到7秒级,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200公里,为消费者提供了接近电动车的驾驶体验。

“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拥有超过27年的电池研发经验,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核心技术,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这是在比亚迪新闻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这是部分事实,却并非事实的全部。相比特斯拉的4680电池、结构电池组等最新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生产工艺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而相比丰田和本田的HEV混动,DM-i超级混动对消费者而言并非最佳选择,它更像是一种政策下的产物。

另一方面,尽管销量迅速增长,但比亚迪的单车均价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品牌向上进展缓慢。目前,吉利和长城已经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和机甲龙,而比亚迪在此方面进展缓慢。

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潜在的挑战使王传福充满了忧患意识。他一直在思考“未来会不会有新的危机,如何掌握更多的技术,如何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制定的战略会不会偏移,我们快速成长的同时有没有埋下隐患?”

“未来最大的困难就是看不透,市场变化太快,我们能够看懂技术的发展方向,但看不透未来几年市场的发展,不知道市场会上升多快,这会导致我们准备的不充分。”对于迅速变化的市场,王传福依然保持敬畏。

标签:王传福 比亚迪 西安秦川汽车 新能源汽车 电池 刀片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