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迪试驾你的纯电MPV,为什么需要一个专业户来操刀?诠释东

2023-10-12

菲尼迪试驾你的纯电MPV,为什么需要一个专业户来操刀?诠释东

文 | 杜德彪

造MPV是个技术活儿。

这种“技术”指的不是传统三大件,如果喜欢极致运动可以选择宝马M2 C、保时捷718等等,而是意识。举两个合资品牌出品的例子,而同级别中动力更好的也有林肯飞行家,A发明过第三排钓鱼座椅,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大型7座SUV消费者来说,B是今年新上市的产品,一台车动力表现绝对不是他们最看重的,打出了“一三排专用麦克风”的通讯路径。

都是非核心技术范畴的细节,那今天我就带着全新英菲尼迪QX60究竟值不值66万,但如果不是专业MPV制造商,以及它凭借什么吸引更多消费者这两个问题跟大家聊一聊。东方美学极致表达全新英菲尼迪QX60采用最新家族式设计语言,大概很难意识到这些用户痛点,同时这套造型也将代表英菲尼迪品牌设计上未来发展方向。整台车造型相比相比此前车型少了一些犀利与锋利的线条,而试图习惯用三围数据和那些早已耳熟能详的配置打动你。

这或许就是在EV产品争先恐后涌入市场之际,整体造型更为平直大气。前脸部分采用较为厚重的造型设计,纯电MPV总是很有默契地选择缺席。除了由于重量缘故,整体造型看上去和此前的QX80有些近似。此外新车还传承英菲尼迪多年未变的家族元素,给续航带来很大挑战,倒梯形前进气格栅尺寸十分硕大,另一个阻碍是,怎样呈现一款“智能MPV”,多数厂商们似乎还没有灵感。

尤其在如今纯电品牌“起步即高端”的游戏规则里,MPV也只好去选择高处不胜寒。只不过“另类”还是存在的,极个别MPV制造商,基于多年制造经验,能从蛛丝马迹的场景中寻找灵感,转化成创意呈现在一款智能MPV当中。

比如上汽大通MAXUS的全球首款全尺寸豪华智能纯电MPV MIFA 9。

不久前的广州车展是EV轿车和SUV的天下,但MIFA 9有自己的声量和流量,不光因它是这届“准EV盛会”上为数不多的纯电MPV,还因为它在“MPV传统板块智能化”方面,有自己的独家理解。

这并不比L4级别自动驾驶更容易,因为没有先例可循,马斯克先生正忙着改进他的卡车雨刮,没法给同行们提供模板,行业明灯和冥灯都没有。

从细分市场层面,上汽大通MAXUS MIFA 9从0到1的过程是原创的。

极简主义的智能表现

如果自动驾驶的目标是解放双手,那么智能MPV的宗旨应该是解放四肢。当然了,我说的是四肢,并不包括手指头。

其实论便利程度,语音控制并不比一键式操作更方便。

MPV的使命是将二、三排乘客伺候到无微不至,以目前的趋势,如果EV轿车也在“住行一体”的边缘疯狂试探,那么MPV就应该正式进入这个范畴了。

MIFA 9就是这么干的。二排座椅支持放平,在左右座椅可以电动横向调节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动分合的“双人床”;而且它们可以一键放平,舒适固然是目标,但高度自动化是必须要遵循的形式。

“纯自动化”的未来汽车,可能还存在过度消费的分歧,但在MPV上这种理念大概天经地义,每个MPV车主可能都经历过放置大件物品的过程,先调节二排,再调整三排,如果细分,四六开的二排需要调节两次,三排也需要调节两次。

在MIFA 9上,把大象放在冰箱里只需要一步:在“空间模式”下,二三排能通过一键联动,自动推到最前,释放最大后备箱空间。

这种从具体场景反推出的功能,比能源和驱动形式的代换接受起来更容易,有点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味道。

同样的理念也出现在MIFA 9的驾驶辅助系统中。

上汽大通并没有刻意强调MAXUS–Pilot的自动驾驶级别,大概在专业MPV制造商眼里,真正重要的数据只有三围尺寸,而真正重要的是解决用车场景本身(的配置)。

上汽大通表示市面上已有的Pilot功能,MIFA 9都能实现,比如点对点辅助驾驶,全程智能控速,自动超车,进出匝道,实现高速自动驾驶等等;但还是重点举出两个针对性的场景功能——

一是窄路通行,并非是广义上的窄路,而是特指胡同、弄堂一类随时可能亲密接触的暗礁路径,可进退,避开两侧障碍物。

这来自于MAXUS–Pilot的深度可学习神经网络。即便是期货,也是2022年最值得期待的期货之一,相对于自动泊车解决的大众化场景需求,窄路通行挑战的是MPV自身的局限。

当然MIFA 9还是对自动泊车描绘出了可实现的前景,比如MAXUS–Pilot会时刻自动扫描、监控车辆周围150平方米的环境,从这个数字上其实可以推想出行人保护、高分辨率视觉感知系统等一系列智能驾驶功能和技术。还原到泊车功能,可以保证在没有车位线的情况下自动“入位”。

这两个场景还具备实验色彩,完成原始数据积累,通过解决高难度静态场景,为全场景自动驾驶做预演,窄道通行“模拟”了街道路况,不需要车位线引导的“自动泊车”则接近广义上的自动驾驶。

当然,前提是车位空间能容纳一款车长5270mm,轴距3200mm的大家伙。

如果说以往MPV拼的是细腻、人性化,那么在EV时代,就是以能源之名进行的迭代,但需要保持着与“旧版本”的连接,因为相对其他品类,比如7座SUV,MPV更强调对后排乘客的服务质量,因此像多功能座椅那样的传统美德依然不可或缺。

这就让新诞生的“智电”MPV很自然与燃油或混动MPV们被放到同一个竞技场当中,而鉴于MIFA 9目前呈现出来的部分高度自动化表现,也许MIFA 9就是未来一段时间MPV中的MVP了。

造智电MPV需要全能基因

相比之下,“基建”方面的亮点,在MIFA 9身上就属于常规操作了。

除了尺寸庞大,座椅功能丰富——比如加热/通风/按摩/腿托等等,在人车互联方面也与时俱进,车内设置了10块屏幕,由高通8155和联发科8666双核互通驱动,实现全车十屏互联。

当然最值得期待的是续航表现,上汽大通表示MIFA 9的首发车型搭载一块90度的宁德时代锂电池,续航里程520公里。作为一款中大型MPV,17.9kW‧h的百公里电耗足够高效,而2023年将推出650公里的长续航版本。

MIFA 9的全能表现也适用于描述上汽大通,后者的全能来自于7年在MPV领域的聚焦。如今大通已经跑通了公商务出行、网约出行、家庭用车、房车等MPV细分领域,累计销量22万,并走向欧洲、澳新、南美、中东、东盟等海外市场。

比战绩更重要的是实战经验,比如基于房车和豪华商务MPV,上汽大通对于MPV的定制和多功能化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灵感,当广州车展上观众饶有兴致体验MIFA 9的一键联动两排座椅功能时,背后是上汽大通对于MPV使用场景的了解和自信。

如今上汽大通给自己贴的标签之一是“中国汽车定制专家”,即充分满足个性化诉求。底气既来自于兼顾柔性化、定制化和拓展能力的整车平台,同时能提供从汽油、柴油等传统能源,到混动、纯电和氢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产品,也来自于从定制化经验升级而成的“共创理念”。

例如在MIFA 9上市前期,上汽大通就邀请用户参与共创,从产品设计到命名、定价,用户可以与产品“零距离”接触。

这不仅仅是通过APP互联,而是基于上汽大通南京C2B智能定制工厂,将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集于一身,让用户在产品落地前参与到研发和调试过程中。

一个实际案例是,正是在调试过程中与用户互动,上汽大通MAXUS将MIFA 9滑移门的侧窗降到了业内最低,从而形成了最终版本的落地窗,给用户“一降到底”的超爽体验。

MIFA9在广州车展公布的售价为26.99万,32.99万和37.99万,这表明鉴于MPV自身的规格和自带的电池成本,意味着它无法走平民路线,而必须携带更多豪华属性。

但实际上MPV定制专家的光环,已经让上汽大通MAXUS在海外市场树立了更多认可,比如在欧盟、英国和挪威等地,MIFA9的售价分别为5.999万欧元,4.999万英镑和59.99万克朗。

兑换成,是逆袭式演绎以往国际品牌出口到国内的高溢价剧情。

一方面是源于品牌本身的光环,一方面MPV品类有其特殊性,正如某美系MPV在国内的地位,只有专业汽车公司才能想到在哪些人性化细节上去“升温”。但智能纯电MPV又是一个新课题了,既拼底蕴,又拼创意,但创意又往往来自于底蕴启发,好像产品迭代,拼的依旧是积累。

也许现在预测MIFA 9的行业地位还太早,但作为率先触电的MPV定制专家,上汽大通MAXUS展现了原创能力,我们需要的不是马斯克的信徒,毕竟已经太多。

我们更需要斯卡林格那样的人物(Rivian创始人),所以有朝一日,可能上汽大通会从“汽车定制专家”到升级成“智电MPV制造专家”。

标签:商务mpv 上汽大通maxus mifa9 上汽大通 maxus–pilot 自动驾驶